首页 > 廉政媒体 > 廉政文化

清风义安·佳话传廉丨徐纪年摈弃坏文风


2023-10-11 14:51 来源:义安区纪检监察网  

徐纪年(1636一1720),小名池龙,字修鲁,清代铜陵县钟鸣耆(今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)人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)贡生,康熙五十四年(1715)被授予南陵县训导一职,四年任满结束后回到家乡。

徐纪年出身贫寒,但他自小就非常有志气,十分崇尚古人的道德风仪,以历史上的道德君子为榜样,发奋学习。他的文章、辞赋也在人生历练中变得老道,尤其是他为人非常淳朴厚道,因此声名远扬,很多文人学士赶来拜望他,跟他交流、讨教和诗词唱和。

康熙五十四年(1715),徐纪年以79岁高龄,被授予南陵县训导,朝廷想以他的名望和学问来启发后生学子。徐纪年任职训导后,格外勤勉认真地工作,他以“文品兼勖、步趋前哲”来教诲启迪士子,把“为文”和“为人”结合起来要求儒士学子,拿古代的先哲作为榜样激励他们。特别是在改变文风上,他下了很大气力。

徐纪年在南陵儒学里,就推行崇尚先正,把古代那些质朴方正、堪称大家的文章找出来给士子们作示范,让他们学习如何用端正而简略的语气来为文说事;同时他严要求士子们要摒弃轻浮、奢靡文风,对那些喜欢写淫词浪语和长篇累牍文章的士子,则当面撕毁他们的文章。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质朴方正的文风,他把做人的醇厚作为考核士子的重要依据,进行不间断的道德砥砺。由此,南陵的士子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都表现出了不凡的成绩。他还通过组织生员考试时提文风标准、起草有关文稿时作文风示范、协助审核县衙文告时落实文风要求等途径,把简洁、质朴的文风渗透到县衙的各类活动之中,因而得到了知县宋廷佐的赏识和敬重。

徐纪年虽然年迈,但在廉洁问题上一点也不犯糊涂。史书上记载他为官之时“从无干请,士庶咸服”,即从未有过请托而干扰县政之事,深受百姓和士子的爱戴,被人称为学识精粹、品行纯正的“醇儒”。

徐纪年四年任满后,回到家乡,第二年他就过世了。他在世时教子有方,四子都朴实端正,长子徐名臣是雍正元年(1723)举人,成就了子承父训的佳话。


 

直播安徽纪检

全省新闻热点

专题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