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廉政媒体 > 廉政文化

清风义安·佳话传廉丨佘毅中勤勉治水患


2023-09-06 14:49 来源:义安区纪检监察网  

佘毅中(1542一1580),字子执,号远斋,又号卿,明铜陵县顺合二耆(今铜陵市郊区大通镇)人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解元,万历二年(1574)考中进士,先后任职工部都水司主事、郎中。万历八年(1580年)病故在任上,时年39岁,诰赠太仆寺卿。

佘毅中最初被任职为工部都水司主事,从事核准水利、桥梁、道路工程建设及其经费税收工作,他受命整修大运河,其间组织兴建了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。治理泉河(又称“鲁运河”或“山东运河”)时在南旺开挖了“通月河”,治理汶水时修筑了通向运河的“洸济渠”,疏通了河道,不仅排除了水患,还解决了运河运输的大问题。他把自己治水的经验,写成了《泉闸事宜》一书,一度被广泛使用。

因为黄河、淮河河道变迁,漕河又中断淤塞,大水都向泗州压迫,危及皇帝祖陵。朝廷决定让佘毅中代理工部都水司郎中一职,进驻黄河中游地段,全面主管徐州到邳州段的河道防务。佘毅中一到任,就仔细考察研究,分析各种方案及其利弊,谋划疏水筑坝的策略。佘毅中在危急时刻还亲自上阵。一次,在崔镇这个地方,黄河堤坝出现决口、恶浪滔天,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,唯独佘毅中迎难而上,组织大家抢修堤坝。他以船为家,在河上连续作战,常常顾不上吃饭睡觉,跟役工们同甘共苦,奋斗九个月,终于筑成一万二千多丈堤坝。他看到有些堤坝比较薄弱,就在原来计划的工程之外,又加筑了砀山顺水坝、丰县邵家口大堤。经过努力,使一个已经决口的堤坝变得坚不可破。

佘毅中在治河期间,父亲不放心他的身体,就写书信问候,他回信说:“儿奉命治河,胼胝毕事,靡逞私顾,愿大人置此度外。”意思是说,自己奉皇帝命令、全力治河,确实无暇顾惜自己,也希望父亲不必为他担心挂念。由于日夜操劳,佘毅中病倒了。在卧病期间,他还念念不忘治河大事,思考黄河的久治之策,最后病故在吕梁的公署里。人们对他的韶华早逝感叹不已,盛赞他一心治水、不徇私情的浩然正气。

 

直播安徽纪检

全省新闻热点

专题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