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廉政媒体 > 廉政文化

清风义安·佳话传廉丨陈孟晟婉言阻“感恩”


2023-08-09 14:45 来源:义安区纪检监察网  

陈孟晟(1422一1481),字尚晦,明代铜陵县坊市一耆(今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)人。景泰四年(1453)通过乡试成为举人,次年在会试中考进三甲、被赐予“同进士出身”。天顺三年(1459)为大理寺右评事,天顺八年(1464)任云南按察司佥事。

陈孟晟出生于中医世家,自小秉持着济世救民的情怀。他以医籍参加科举考试得中进士,在朝廷将新科进士派至各衙门进行实习政事的“观政”期间勤奋工作,成为首批被朝廷直接录用的年轻官员,做了大理寺右评事。评事是大理寺中最直接审理案件的官员,也掌握着纠正刑罚错误的权力,陈孟晟任职五年期间所办的案件没有出现过一起差错。

天顺八年(1464),明宪宗朱见深发动了考察天下官吏、去浊黜冗的“政治风暴”。陈孟晟因为工作出色得到重用,离开了大理寺右评事岗位,升任云南按察使司佥事。佥事主要协助按察使负责一省的“刑名按劾”之事,即纠官邪、止奸暴,平狱讼、雪冤枉,以便整肃风纪、澄清吏治。

陈孟晟任职云南按察司佥事的前一年,邻省广西发生“瑶民起义”,少数民族以武力反抗贪官污吏,而他出任之时,又恰逢朝廷设立“皇庄”,即设立皇帝、皇太后及皇太子庄田,由皇室直接经营庄田。地方上一些官僚家族、跟皇室人员沾亲带故的亲属朋友,甚至一些在朝中权力大的太监的族人,加紧了对民田的侵夺,反抗的百姓反被他们告到官府、关进牢狱。陈孟晟秉持着对百姓的仁心,对待案情都反复“问诊”,决不允许因疏忽而使无辜的百姓戴罪。他还用类似父辈行医时所采用的中医“辩证治疗”的方法,平反了很多指控百姓的冤假错案,实践着自己拯救黎民百姓、纠治不法行为的为政理想。这一做法,让云南百姓感激不已,百姓称道他的“廉慎”,史书记载其“善折狱,以廉称”“人服其惠政清风焉”。

在他离任回乡时,云南的百姓,特别是被陈孟晟平反的人,认为报答的机会来了,就带着礼物来给他送别,没想到被他拒绝。在他回归故乡铜陵一年多后,仍然有人不远数千里从云南赶到铜陵感谢他,都被他谢绝劝返。陈孟晟死后被葬在长江旁边的羊山矶,原本的乡贤祠里还立有他的牌位供后人祭祀。

 

直播安徽纪检

全省新闻热点

专题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