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廉政媒体 > 廉政文化

清风义安·佳话传廉|上官凝清心识“丑药”


2023-06-14 14:29 来源:义安区纪检监察网  

上官凝(1013―1070),字成叔,号闲居燕士,北宋邵州邵武(今福建省邵武县)人。庆历二年(1042)进士,任职铜陵县尉。庆历六年(1046)调任潭州司理参军,之后分别任阳朔县令,攸、湖口、分宁、安丘四县知县。熙宁三年(1070)迁任尚书职方员外郎、通判处州军事。

庆历二年(1042)考中进士不久,上官凝即任职铜陵县尉,这也是他为官后的第一个职务。县尉偏重于管“武事”,即掌管训练兵丁、防奸禁暴、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,是一县的安全事务总负责人,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代理县令职权。在这个职位上,上官凝以其刚正纯直的秉性、遇事不推的作风、善断疑案的能力以及一尘不染的清廉,解决了很多难事,也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。

当上官凝任期已满,打点好行装,与随从一起踏上行程时,铜陵百姓都纷纷出来送别。等快出县境时,几位老人围住上官凝,拉手话别,另外两位老人则从自己随身携带 的布袋中拿出几个不算大的纸包,放入上官凝随从的行囊中,低声叮咛他说:“我们乡亲们都知道上官大人一直有喉咙不好的毛病,这是我们按照方剂配好的‘丑药',专制喉咙毛病的,希望你回头一定转交给上官大人。”

与老人们告别后不久,随从把此事告诉了上官凝。上官凝打开那些纸包一看,全是白银,就赶紧与随从一起回追那群老人。追到这些老人,他一脸严肃地责备道:“吾于前事,奉法循良,非私汝也,讵义始而以私终乎?!”他规劝这群好心的老人,自己所做皆为分内之事,遵守的是国法,遵从的是良心,并没有格外的关照,却又何必让他带着多行道义的愿望而来,带着不仁不义的名声而走!最终他将白银全部退还给了他们。

这件事在全县传开,为百姓所知,大家都对上官凝大公无私、守法规矩的行为赞叹不已。

 

直播安徽纪检

全省新闻热点

专题聚焦